满载而归!江乐玩手机版学子在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

作者:文轩 部门审稿人:周春燕 摄影: 视频: 单位: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法制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5-08-24 投稿时间:2025-08-24 点击量:407

从红色圣地的精神洗礼到广袤沃野的振兴足迹,从大江大湖的生态守护到浩瀚深蓝的科技探索,从国际舞台的文化交融到校企协同的实战淬炼......这个夏天,江乐玩手机版学子奔赴祖国各地,深扎社会大课堂,躬身实践沃土,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服务国家、奉献社会的最前线。他们以脚步丈量山河,用担当诠释理想,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光彩。此刻,让我们一同翻阅这份饱含热忱与智慧的“青春答卷”! 

信仰铸魂:红色足迹里的青春回响

走进红色圣地,探寻不朽印迹。学子们将红色之旅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铸魂之行、寻根之旅,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深深扎根。

“丝路”实践团奔赴延安,在凤凰山触摸历史印记,于杨家岭感悟七大精神,在革命纪念馆读懂奋斗岁月,于梁家河窑洞前重温誓词,在南泥湾齐唱《南泥湾》......初心在黄土高原激荡回响。成员们更化身“助农主播”,为延安狗头枣、小米煎饼代言,将“为人民服务”写在希望的田野上!成员孟巨感言:“先辈指引方向的意志,正是我们要传承的信仰之光!”

 “星火船承”实践团聚焦红色剧本创作课题登上井冈山,成员们学编草鞋体味艰辛岁月,听革命后代讲述初心故事,在烈士陵园默哀致敬英魂,重走红军路翻山越岭,与老乡同做“红军餐”,八角楼、黄洋界处处留下寻访足迹。挑灯夜战梳理素材、碰撞创意、打磨剧本,发放问卷400余份,只为让革命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目前已构建含“角色性格图谱”“关键场景分镜”“互动节点设计”的一体协调剧本框架,做到了兼顾历史真实性与观众参与感。

 

船海学院通过“红船精神”宣讲和科学家故事,引导青少年理解信仰与责任。依托船舶馆模型,讲述中国船舶从古船到航母的历程,结合杨槱院士“把国家需要当使命”的信念,展现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。活动还设置漆扇、脸谱、剪纸等非遗体验,让青少年在绘制国旗和船舶图案中融入家国情怀。

 专业赋能:乡村振兴中的青春智慧

 学以致用,智助三农。学子们发挥专业所长,用科技与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。

“丝路”实践团以“赋能新蚕桑,共建新丝路”为主题,赴延安市延川县开展蚕桑产业调研与科技助农实践,解密陕北高原蚕农致富新“丝路”。成员们深入关庄镇杨家坪村,下桑田、进蚕房,现场教学“补催青”技术,赠送专业蚕药,精准对接需求。从桑园科普到产业链认知,团队将我校研发的华康系列蚕种、育711、选792桑树品种、小蚕共育技术落地陕北。关庄镇副镇长惠瑞欣喜道:“蚕农年均增收1.2万元!全县桑园7000余亩,17个村都养蚕了!”

 青春守护中国粮!由我校承办的2025年首届全国粮食行业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营成功举办,涉粮院校的近30名学子跨越镇江、杭州、南京,通过科技实践、农耕溯源、文化传承三大维度,深度参与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实践。成员们在中储粮镇江库感受“绿色储粮”硬核科技,于翰雅农场体验智慧农业;在杭州仁和智慧粮库触摸AI粮情预测系统,于良渚遗址感悟千年农耕文明;在南京芝山村对话“新农人”,采梨摘菜体验农事艰辛。

 

蔚蓝征程:江海守护的青春担当

心系蔚蓝,勇担使命。学子们在江河湖海的壮阔舞台上,书写着守护与探索的青春担当。

江苏省研究生“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数智化设计制造”暑期学校汇聚全国英才,阳志文研究员展望悬浮隧道未来,张兆德教授揭秘海上风电安全预警,徐云泽、武国相、王臻魁、苗玉基等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海底管道腐蚀、滨海湿地模型、海洋电缆、海上浮桥等前沿挑战。线上线下联动,学术火花碰撞,为23名优秀学员及贯通培养学子筑牢船舶强国科研基石!

 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再度扬帆!成员们沿长江逆流而上,穿越江苏镇江、南京、安徽铜陵、湖北石首。在镇江豚保区观测江豚跃水,于南京城区邂逅“微笑天使”,在铜陵近距离观察江豚哺育幼崽的温馨瞬间,于石首见证迁地保护的不凡历程。从“江豚能否归来”到“江豚正在归来”,九年接力,一代又一代青年江豚保护志愿者正跟随长江的滚滚波涛,在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”新征程上,以青春之我续写着长江美好的明天。

 

学校联合招商工业,再度举办“香港青年海事文化行”夏令营。20余名香港中学生聆听《中国梦 海洋梦 青春梦》讲座,在船模制作竞速中点燃兴趣;走进镇江海事局,登上“海巡0639”艇,亲身体验“一次靠泊、多项服务”的水上绿色便利;观摩六圩河口高科技应急演练,直观感受高新技术在海事动态监管、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效应用。我校“环保协会江豚保护实践团”通过生动的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汇报、趣味十足的江豚拼图和彩笔绘图等环节,深化大家对生态保护的关注与责任感。香港学子陈雅汶感言:“立志投身海洋强国伟业,贡献青春力量!”

 

 智汇全球:中外交融的青春视野

 跨越山海,智联世界。学子们积极搭建中外青年友谊与科技交流的桥梁,满载前沿知识、文化感悟与深厚情谊而归。

“锦绣江苏”国际暑期学校是我校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。这个夏天,我校成功举办两场“锦绣江苏”国际暑期学校,吸引全球百余英才共赴融合学术与文化的跨国旅程。

 以“携手走向深蓝·共筑丝绸之路”为主题,材料学院聚焦船舶与海工前沿。陈书锦、胡庆贤等教授揭秘先进焊接、增材制造、新能源材料的前沿突破。学员们深入工程实训中心体验VR虚拟焊接等尖端实操,探访校史馆追寻“深蓝”基因,漆扇流转东方韵味,汉服飘逸华夏风雅,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魅力。

  

 以“智算赋能 启航深蓝”为主题,计算机学院组织开启人工智能探索之旅。丁杰教授解析强化学习赋能无人机通信,左欣副教授描绘计算机视觉的未来图景,王琦、陈建军、金伯胤博士分别就智能无人系统、计算机视觉原理与大语言模型展开深度探讨。学习之余,醋文化博物馆的酸香、西津渡的千年古韵、赛珍珠故居的中西情缘、“三山”的壮美风光,让国际学员沉醉于镇江“山水园林”魅力。闭幕式上,10名优秀学员获表彰,法国学员HAFIDA HENNI盛赞刷新了对中国的认知。

 

 就业实习:校企协同的青春实战

 校企协同,实战赋能。各学院实施“就业能力提升”计划,暑期就业实习将课堂直通产业一线,打造“教学-实习-就业”贯通式成长快车道,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
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组织多批2026届毕业生奔赴行业重点企业,开展系列深入一线的暑期实习实践活动。在无锡新峰有限公司,学生深入企业展厅、智能化生产车间和国家级CNAS实验室,近距离观察船舶配套设备从研发到制造的全过程;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,实习内容涵盖安全教育、企业文化培训和智能船舶制造技术实操,全面了解大型船舶建造流程;在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,企业为学生量身定制“理论+实践+生涯指导”三维培养模式,通过系统培训与部门轮岗,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、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。 

能源与动力学院30余名学子进驻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,通过“师徒制”培养模式,让学生深入参与船舶设计、动力系统调试、建造工艺优化等核心环节。实习内容涵盖船体结构认知、轮机系统实操、数字化造船技术应用等多个模块,并特别安排了LNG动力船舶、绿色船舶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实践学习。学子李政深有感触:“企业里的真实流程,彻底刷新了我的专业认知!”

 粮食学院开展“以行践知,筑牢粮食人才成长根基”暑期专项实践活动,42名毕业生分赴江苏省粮食集团、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开展实习实践。在仓储一线,学生参与粮堆测温、熏蒸作业及害虫防治,学习科学保粮与应急处理;在质检岗位,掌握粮食接收、检测含水量和呕吐毒素等技能,参与质量抽检与信息化管理;还有同学进入生物技术企业,开展抗氧化实验,学习焊接、3D打印等技术操作,以科技助力行业创新,为守护“大国粮仓”贡献专业力量。

 一场场知行合一的青春远征,一次次“深蓝”情怀的炽热绽放,江乐玩手机版学子以“吃得了苦、扎得下根、聚得齐心、干得成事”的特质,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,在社会熔炉中百炼成钢,满载实践硕果的他们,已蓄势待发。未来征程,定继续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灼灼绽放!

分享到: